[ 追踪热点 深度报道 ]

看用户 | 【德龙骠骑】一年半回本就是这么霸气——陕汽X5000E纯电自卸车助力红河运输企业突破经营困局

6:2,看似简单的数字比例,背后却是运输行业油电支出的真实数据对比。

在红河州某商贸公司的账本上,柴油车每10万元运费中,就有6万元用于油费。自引进陕汽纯电自卸车后,电车的能源费用支出骤降至2万元。这个看似普通的成本变化,背后是一场正在发生的运输行业革命。

11.png

油换电势在必行

高油价时代的生存焦虑,正经历着运输行业剧变带来的阵痛。作为服务海螺水泥、华新水泥等五大建材企业的核心运输商,该商贸公司长期承担着冶炼渣、粉煤灰等重载物料的转运任务。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收紧,不少客户明确要求使用新能源车辆投标,叠加油价持续上涨,运输企业面临着双重压力:既要满足客户环保要求,又要破解"越跑越亏"的成本死循环。

该商贸公司的虎总道出了传统车队的经营窘境,"在货源稳定的情况下,柴油车每10万元运费中,6万元要交给加油站,驾驶员工资再支出1万多,修理费一扣,高速费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,到头来油车的账上基本不剩钱,搞不好还要亏钱。”

当同行还在天然气车与电动车之间观望时,该商贸公司率先引进5台陕汽新能源X5000E纯电自卸车,打开了经营新局面。

12.png

四重价值破解行业痛点

经济性革命,运营成本直降,收益猛增。对比数据最具说服力:同等运力下,柴油车每吨每公里运输成本0.23-0.25元,陕汽新能源仅需0.1元左右。虎总分享:我们当时选陕汽纯电自卸车也是抱着试验的心态。经过几个月的实际运营,确实也不负我们所望,从成本上给予了很大的节约。这一批5辆车来讲,收益还是不错的。我们每个月还掉一台车2万多的车贷之外,一台车还有3万块钱左右的纯利润。这个数字绝对超出我们的预期,陕汽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。我们预计1年半左右购车成本就能赚回来。

13.png

场景化续航,440度电池的精准匹配。针对200公里内的运输场景,该商贸公司的车辆采用"双程补电"模式:装货前充满电,卸货后补电,即可完成全天任务。虎总特别指出:"陕汽纯电自卸车440度电量,能满足我们的运输场景。现在基础设施都很好,充电桩分布的广泛,补电很方便。"

14.png

可靠性验证,4个月高强度运营零故障。在日均10小时、月均6000公里的重载工况下,陕汽纯电X5000E表现突出。动力电池系统在极端负载下仍保持稳定性能。‌覆盖复杂路况(如崎岖山路、长坡道等),通过电制动能量回收技术降低能耗,同时保障制动系统冗余安全。

售后服务,快速响应。虎总特别点赞陕汽售后,因为我们的司机都是第一次接触电卡,存在车辆使用不熟练等问题,陕汽的售后通过"理论+实操+跟踪"三维服务,帮助我们的司机快速掌握纯电重卡使用技能。

从试水到全面电动化

尝到甜头的该商贸公司已制定"油转电"三步走计划:分批完成公司剩余柴油车置换;联合充电桩企业建设专属充电站;拓展新能源车队对外承揽业务。

"现在很多同行都在问购车经验,油换电到底怎么样?咱们实话实说,陕汽纯电自卸车还是很不错的,前提是你得有稳定、充足的货源。如果货源不稳定,买什么车都不行。"对于同行的疑问,虎总给出了中肯的回答。

15.png

从5辆试水到全面电动化,该商贸公司与陕汽新能源的这场双向奔赴,正在书写中国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生动范本。这场始于经济账的变革,最终演变为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——电动化已不仅是技术替代,更成为驱动产业链价值跃升的支点。

在滇南红土高原上,这些钢铁巨兽正静默的宣告:陕汽重卡的新能源解决方案,既能征服矿山35度的极限坡道,也能翻越传统运输业转型的心理鸿沟。这场由企业自发推动的能源革命证明,当产品力与商业逻辑形成闭环,绿色转型从来不是环保主义的孤独长征,而是每个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