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追踪热点 深度报道 ]
最近的一则新闻引爆了朋友圈。
3月1日上午,随着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,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与济南海关关长刘卫共同揭彩,50辆中国重汽重卡披红挂彩,在汕德卡C7H的引领下依次驶出济南综合保税区大门,顺利出关,标志着中国重汽重卡单月出口成功突破14000辆,再次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国内重卡企业出口的单月最高纪录,树立起我国重型卡车行业出口新的里程碑。
要知道,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,中国重汽海外市场销量突破13万辆,同比增长47%,实现出口收入429亿元,同比增长55%,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,并且连续多年位居国内重卡出口销量榜首。海纳百川,引领全球高质量制造,中国重汽已然成为中国商用车毫无争议的海外第一品牌。
在面对2024年的海外市场销量目标时,中国重汽更是提出了16万辆的惊人数字,但是这个目标绝不是空穴来风,中国重汽从广度到深度的多维度海外布局,早已形成,完成目标也并不困难。中国重汽更需要的是,「落子定乾坤」,让中国制造在海外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。
广度:海纳百川 品牌遍布全球
国际化始终是中国重汽的发展重点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则给中国重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中国重汽的出口地区遍布全球,包括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、中东、中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,以及金砖国家和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部分成熟市场。
同时,中国重汽累计超过50万辆重卡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,并发展各级经销网点约300家,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600个服务网点和配件网点,助力全球各地的物流体系建设,在全球擦亮了中国重汽品牌,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品牌的强大实力。
特别是在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亚和非洲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广阔的“朋友圈”里,处处都有重汽人和车的身影,可以说中国重汽的高端产品已经成为当地中国重卡品牌的代名词。中国重汽在国际市场网络建设中,由原来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网点质量的改善提升,更加重视境外售后服务水平的提高。
随着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加深,面对海外市场的不同需求,中国重汽加快当地化制造落地,通过技术、品牌授权以及实物出资等多种方式在尼日利亚、肯尼亚、摩洛哥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数十家KD工厂,境外产能可实现10000辆/年,有效提高了重汽在当地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。
深度:金质招牌 坚持自主创新
走出去,请进来。在引进欧洲先进技术的同时,中国重汽坚持自主创新,实现了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,不断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。并在经历了改革重组五年后,实现了技术引领,掌握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,不断地突破各个技术领域,在设计、生产、制造方面更是得到了飞速的提升,打造了中国重汽的金质招牌。
可以想象,中国重汽面对非洲的客户,可以为了让产品更适应当地市场,他们调研司机的驾驶习惯、车辆的作业路况、当地的油品品质,改造出了“非洲版”卡车——悬架从单层加固到三层,变速箱也更牢靠,让车更皮实、更耐造。
不论产品出口还是国际合作,必须始终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,树立打造民族品牌的目标。只有树立自主品牌,才能打通往国际市场的途径,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。同时,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,中国重汽深谙此道。为了尽快实现技术引领,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,中国重汽不断强化自主正向研发能力建设,并通过“揭榜挂帅”、签订“军令状”等,集中攻克商用车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正是因为有充足的研发投入和人力保障,中国重汽技术创新才拥有了强有力的动能,拥有足够强大的产品力,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,结出累累硕果。
编者按:回到现在,着眼于未来,中国重汽将继续守好“中国商用车海外第一品牌”,推动我国商用车行业朝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!